爬行运动流行,也是健身的文艺复兴|GymSquare

以偿
2022-11-25

图片

图片

大火爬行不是跟风,而是身体本能的回归。




作者/以偿

编辑/GymSquare编辑部


年轻人并没有随着冬天沉寂,反而在爬行运动上躁动起来。


从两周前中传学生在操场爬行成圈开始,爬行运动传遍了各大高校。据统计,已有超20所大学组织了爬行活动,而「#爬行运动#」也凭借着千万流量冲上小红书热榜首位。


对于健身文化来说,爬行的流行,也象征着一场「文艺复兴」的复古浪潮。


比如模仿动物的训练古有东方五禽戏,现到西方动物流Animal flow。仿生训练方法并没有随着人类的进化而退化。


图片

Animal Flow

爬行流行背后首先是现代人被击中的诸多痛点。比如久坐带来的脊柱压力。爬行激活了腰背部核心肌群力量,并将全身积压在脊柱的压力分散到全身,对于久坐的都市人和学生党无疑是最好的脊柱放松和按摩。


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四肢触地后发出「大自然的呼唤」「全身极度舒适」的感叹。就跟广场舞和暴走团一样,苏州张家港香山公园,更是有「香山鳄鱼团」团友们穿着团服进行团队爬行。


甚至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人类回到婴儿时期天性的需要。因为除了躺,爬行就是大多数人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动作。


图片

张家港香山公园「香山鳄鱼团」


回到健身「文艺复兴」本质,是对身体本能的回归。


赤足健身,再到爬行运动的健身复古潮,正是为都市人提供一次脚踏大地、体验身体发力的健身体验。


健身在古代是人们提高身体素质,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,锻炼身体也是在提高身体适应多变自然环境和抵御外敌的能力。


图片


相比之下,商业健身房的出现便利了健身条件,在室内不受天气、温度干扰训练,但或许也牺牲了对环境的观察和适应能力;一部分科技运动鞋在训练时能够为足部提供更好的保护、提高运动表现,但同时也削弱了足部对地面的感知和脚腕关节的灵活度。


包括更多的自重训练、单边训练、闭眼训练体系等等,都将本体感知作为训练的核心,既锻炼身体、也锐化了身体的感知。


从爬行开始,「复古」或许能够给带来更多缺失已久的力量;在追逐人设、潮流的流量时代,不忘记选择健身最初的目的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这是一场健身的「文艺复兴」

国内年轻人正经历一场「爬行运动」的健身复古大赏。


从中传操场一则集体绕圈爬行开始,「爬行」出现了校传校的现象,清华、人大也纷纷加入,甚至人大的爬行活动群人数已经超过500人。


图片

小红书关于「爬行」的帖子

都市人也加入「伏地魔」行列,将爬行场所延伸到了夜晚的社区、街道,但突发的爬行行为也让遇见的路人、家人大为震惊。


爬行运动更是有着动物的细分,网上的热门教程覆盖了猫爬、鳄鱼爬、熊猫爬、螃蟹走、毛毛虫爬、袋鼠跳等。


其实,基于动物的训练方式并不是新鲜事,东汉的「五禽戏」就已经将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鹤对动作编绘成集,用于强身健体;而今年流行的动物流也是基于地面动物的仿生运动形态。


从爬行开始,人类的「返祖现象」不仅出现在运动形式,也在运动方式上。


图片

精练学院燃动壶铃课程


比如越来越多训练者进行赤足棒铃、壶铃。对他们而言,用最简单的方式训练,也是最有效的训练。


相比于疫情前团课、健身房的火热,训练的场所也正在「复古」,走向户外。


包括体现在场景下,有很多户外障碍运动,也有越野跑、攀岩、徒步、露营的山地运动,桨板、冲浪的水上运动以及即将到来的滑雪、溜冰的冰雪运动。


无论是爬行运动、赤足运动,还是户外运动,与其说是「返祖」,更是健身回归最初状态「本能、自然」的表现。


图片

Jaimie Monahan 3项冬泳世界纪录保持者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健身回归自然与本能

健身的发展从原始、商业化、娱乐化发展到商业化,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流行趋势,但健身的本质「强身健体」是每一个健身人贯穿始终的。


健身从古希腊起,就不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,是脚踩大地、赤裸身体、面向太阳的生存磨练。青年人为了肉搏战斗的胜利必须练习角斗、拳击、赛跑,健美的身体在当时也是战斗力的象征。


图片

古希腊赤裸健身锻炼

健身房大规模商业化发生在上世纪的美国,健身从室外转移至特定器械的室内健身房,一方面便利了训练的条件,但也牺牲了对身体的全方位训练。比如说,稳定的跑步机有氧势必会弱化身体在户外对不同地面、环境的观察和反应。


就在近几年,健身愈加娱乐化和社交化,整个健身行业热闹了起来,也聒噪了不少。


线上健身由软件到硬件,由视频发展到直播,在融合了流行音乐、主播个人魅力后,健身变得易上手和有趣起来,吸引了不少小白的加入;任天堂也推出健身环,吸引家庭用户进行游戏健身。


但对于健身老手来说,健身不需要过多的情绪调动、言语互动,趣味健身未免有点太过「花哨」了。


图片

户外飞盘

比如让健身充满喧嚣的还有团体运动附加了很多社交属性。好比「飞盘媛」「运动媛」一次次引发热议的原因背后,也在于运动社交成分超过了运动本身。


前有资产5000万门槛飞盘相亲局,后有「北马—最佳相亲地」,有真事也有调侃,但对于真的热爱这项运动、真心锻炼自我的人来说,无疑是一次拷打:我追求的项目,还是我当初所见的那个吗?


当下,健身锻炼已经不再是为身处沙场战无不胜,而是更纯粹的「强身健体,踏遍山河」。


动物流需要手腕、肌肉的配合完成流动,对于都市人来说,最原始的动作往往是在办公室里最难实现的。


图片

动物流


就像爬行运动的许多参与者,看到「爬后感」选择尝试,最后加入,爬行运动带来四肢着地的踏实、背部拱起的舒展为久坐一族带来少有的舒适。


当举铁爱好者尝试了赤足训练后,全脚掌受力和脚趾抓地的感觉,更加坚定了光脚训练或尝试极简赤足鞋。


科技不断推动前看走,训练者也不忘回头,学习亘古物种进化留下的运动精华、探索广袤天地,以及重新认清训练的目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健身复古,
不是只有「返祖」

如果说健身复古是一个潮流,躺平、爬行都已出圈,大胆预测下一个火起来的训练会不会是婴儿的下一个技能「翻身」呢?


复古的背后,是对强身健体的这一健身初衷的追求,即加强身体的感知和对身体的控制。


而要提高身体的感知和控制并不难,在日常训练中少做改变就能带来很大的不同。


// 闭眼训练


人的视觉反应比体感慢8-10倍,所以,闭上眼,你可能会练得更好。这也是为什么在深蹲时,杠铃起偏了,第一个感觉到的是身体,而不是眼睛从镜子里发现位置不对。


闭眼健身,比睁眼更能带来训练感。缺少的视觉的输入,每一个动作对身体的感受会被放大,同时对身体平衡、稳定以及动作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。


图片


// 单边训练


单边训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,但也是健身中最容易忽视的训练。日常生活中每一次使用惯用手的时刻都是单边训练,刷卡、开门、吃饭、用鼠标等等,在小球运动员身上更为明显,羽毛球、网球选手的惯用手脚远比另一边粗的多。


在双边训练里,如杠铃卧推,一边力量不足会引发其他肌肉的代偿或另一边的补偿,这会导致肌肉越加不平衡。单边训练主要是解决身体不平衡的问题,可以使用哑铃代替杠铃。


图片


// 筋膜训练


身体需要锻炼的不只有肌肉,还有筋膜。筋膜能够牵动全身完成运动的同时,也有着传递疼痛的作用,在缺乏活动和超负荷下,紊乱的筋膜粘连,引发疼痛。进而,解决筋膜粘连,也成为本体训练的重要缓解。


筋膜训练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,说是训练,更像是对筋膜的延伸和放松。通过简单的跳动、拉伸或瑜伽等运动方式就能达到对筋膜的练习,像泡沫轴、筋膜枪等放松工具也能达到这一目的。


大火的爬行不是赶流行,而是回归强身健体。健身界需要的不只是便利的科技,也需要「文艺复兴」,将科技用于强身健体的初心。■ GYMSQUARE

分享